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821|回复: 0

明清民间故事:侄儿摘菜,见姑母穿寿衣走来,说:“还是老家好”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3-8 2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只提供信息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明朝宣德年间,江南水乡有一个村落,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百姓依靠这山这水,还算是丰衣足食。
在这村里,住着一个本本分分的农家小伙子,他叫陈孟余,父亲是个老童生,考了几十年也没考中秀才,所以他父亲希望家里出个文曲星,也期望家里年年有余,所以给自己儿子取名为陈孟余,孟子的孟,年年有余的余。
陈孟余自小努力读书,可惜他的天资和自己父亲一样愚钝,读书成绩不算很突出。
陈孟余平时除了种地之外,便是读书。

在陈孟余13岁的时候,他父亲突然病逝,幸好陈孟余有个好母亲陈马氏。马氏为了自己儿子,一直没有改嫁,而是选择辛辛苦苦地把孩子抚养大。
也不知道陈孟余是开窍了,还是知道父亲不在了,后来的他读书更加勤奋努力,不仅读书努力,而且为了减少母亲负担,还经常给人打零工,由于他干活实在本分,不嫌脏不嫌累,加上又识文断字,当地不少人都愿意找他干活,他自己也省吃俭用,这些年来也攒下不少银子,他心里一直盘算着,再过两年考不中秀才就不读了,出去打点零工,让母亲好好休息一下。
终于在陈孟余22岁的时候,如愿考中了秀才。
陈孟余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秀才功名差不多就是自己能考取的最好的功名了,于是不顾老母亲的劝阻,毅然决然的不读书了,而是全心全意帮衬家里,让辛苦一生的老母亲好好享享福。
两年下来,秀才终于攒够了钱,买了几十亩地,秀才不需要缴纳税收,于是陈孟余秀才也变成村里小有名气的富裕农民。
陈孟余有个亲姑母杜陈氏,十五岁就嫁到了相隔有几十公里的另外一个村子里。

父亲生前,陈家与杜家两家经常走动,父亲去世以后,姑母担心自己侄子被欺负,就时不时过来看看陈孟余,还经常接济马氏,因此陈孟余一直很感恩亲姑母杜陈氏。
等到陈孟余长大后,考取秀才后,姑母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也变得越来越体弱多病了。
作为侄子,陈孟余经常去隔壁村探望姑母,有一天,陈孟余刚回到家里准备吃饭,姑母儿子、陈孟余表弟杜二郎急匆匆地来了陈家,哭着说:“表哥,我母亲快不行了,您赶紧过去看看吧!”
一听这话,陈孟余噔的一声,直接把碗放在桌上,母亲马氏也赶紧放下手中的活,两人一起跟着表弟杜二郎,紧赶慢赶的往姑母家去。
等两人到了姑母家里一看,发现姑母躺在床上,面若金纸,气若游丝,喊她都没什么反应。
想起姑母往日对自己的好来,陈孟余泪如泉涌。可是这时候母亲马氏赶紧拉着陈梦余回家。
原来,当地有个风俗,娘家人不能看到出嫁的女人去世,这样不符合封建礼法,也犯了忌讳,因为出嫁的女人是列入丈夫家族谱的,而不是娘家族谱,娘家人必须得等到出嫁女人丈夫或者儿子来娘家报丧,娘家人才能过去哭丧。
回到家里,母子二人内心悲伤,却无言以对,除了等待杜家人来报丧,他们毫无办法。

第二天,陈孟余把所有事情都辞了,整天待在家里不敢出去,生怕漏了姑妈的消息,并让仆人准备了纸钱、红香、鞭炮等物品。
黄昏时分,陈孟余拿着镰刀和菜篮,准备去周围的菜园子里挖点菜,晚上和母亲对付着稍微吃点,毕竟自己和母亲今天都没啥胃口。
快走到菜园子的时候,陈孟余突然发现远处走过来一位感觉很熟悉的老人,那老人弯着腰,手上挎着一菜篮子,拄着一根木质拐杖,一点一点地向陈家村的方向走过来。
陈孟余等那位老人走近了,才发现老人竟然就是自己的姑母陈氏!
只见她脸色异常苍白,身穿大红寿衣。姑母走到陈孟余身边,好像有感应似的,猛一抬头,正好看见了侄儿陈孟余,冲着陈孟余慈祥的笑问道:“大鱼(陈孟余昵称,因为他排行家里老大,名字寓意年年有鱼,故而小时候家里人都昵称大鱼),你专门过来接我的么?很好,很好,老家还是老样子。”
就在这时,一阵凉凉的西北风吹过,陈孟余竟然打了一个冷战,他想起自己姑母已经连床都爬不起来了,怎么会自己孤身一人走过来,就算姑母好的差不多了,走过来也肯定有表弟的陪伴,瞬间装菜的篮子从他手上滑落。

陈孟余转身就跑,回到家里,连忙对母亲说道:“母亲,不好了,我,我刚才见鬼了!我看见姑母来找咱们了!”
马氏大吃一惊,连忙从自己屋里取出三根红香,一些纸钱和两副鞭炮,交给儿子,说道:“赶紧去村口点上香,烧些纸钱,点上鞭炮,磕三个头,求她不要来咱家!”
说完,马氏就让陈孟余拿着香,纸钱和鞭炮,去村口找姑母。
等到了村口,陈孟余见着姑母就跪下,点上香,纸钱,还放了一副鞭炮,磕了三个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姑母,您当年对我家的恩情,我一定不会忘的!可是我家没有做过对不起您的事,您不要来我家害人。”
姑母直愣愣地看着自己侄儿一顿毛手毛脚的慌乱操作,半天才哭笑不得的说道:“大鱼啊,我不是鬼,我更没想过要害你们呀!”
然后半响又说了一句:“我要见你母亲。”
说完这些,姑母好像很累,好半天都没说一句话,一直沉默着。
马氏过来后,转身对着陈氏跪下了来,边说边抹眼泪:“孩子他姑,我们孤儿寡母不容易,现在孩子也长大了,也有出息了,如果您在地下缺钱花,我们多给您烧点,只求您别来害我们,孩子现在是秀才,是文曲星下凡,才不会怕你呢,您安心地去吧。”
陈氏盯着脚下的地面,良久才小声地说道:“我真不是鬼!鬼在太阳底下是没有影子的,你看,我有影子。”
说完,陈氏费力地用拐杖撑住身体,走到马氏面前。

马氏一看,虽然天色黄昏,但夕阳下,陈氏长长的身影却映射到地上。
陈孟余和母亲马氏这才发现姑母真的是人。
陈孟余知道自己闹了笑话,连忙上前搀住姑母。
陈孟余心中有疑问,姑母为什么来找他们,为什么表弟让姑母一个老人家到处乱跑?
姑母缓缓地说:“我是过来看一眼家乡的,看过之后就走。”
陈孟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地有个说法,如果出嫁的女儿在预感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会想尽办法回一趟娘家,替自己父母磕个头,然后再返回丈夫家,这样出嫁的女儿下一次轮回会再一次投生于此。
当然,条件太过苛刻了,绝大多数出嫁的女子都没有这样的福气,至少在陈孟余和马氏的观念里,姑母陈氏是唯一一个完成这个极其艰难举措的人。
显然,姑母陈氏就是想去世前回自己老家一趟,陈孟余明白以后,满面羞愧,他知道错怪姑母了,于是主动背起姑母,往家里走。
这时候马氏和陈孟余才发现,姑母陈氏这个小脚老人的脚全是血迹。
陈孟余心里很是震撼,从姑母家到自己家,虽然只有几十公里,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很远,但是对于一个年迈的走路都不利索,眼睛也不好使,而且还是裹得小脚的老人来说,这是一段多么长的路程,但是姑母自己硬生生的走了过来,着实不容易。
就在陈孟余背着姑母回到家的时候,恰好自己表弟杜二郎来自己家了。

杜二郎抬头一看,诧异的问道:“母亲,您怎么在这里呀!”
马氏这下好像看到了救星,连忙把杜二郎拉到一边,小声的问道:“大外甥,你老老实实的告诉我,你娘到底走没走?现在什么情况?”
杜二郎现在满身臭汗,衣服里里外外都湿透了,好像进行了一场激烈运动一样,他说:“舅母,我母亲没有走,如果走了的话,我肯定早过来报丧了!我昨天一晚上都在照顾母亲,早上起来后,看见母亲还在床上,我就准备去厨房熬点粥,给母亲服下,哪知,等我熬粥回来,母亲居然消失了,我找遍了她平时经常去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她,发动整个村的人都没看到她的人影,这才过来这边,表哥消息灵通,希望他能帮帮忙,这才到这里来,哪知,母亲居然在这里。”
马氏这下彻底放下心来,回到家里,连忙让陈孟余去割三两肥肉,捞两条河鱼上来,自己去菜园子割点菜回来,做了自己丈夫和姑母以前最喜欢的鱼羹和猪油渣炖青菜,陈氏这一次竟然吃了不少菜,喝了一碗鱼羹,还吃完了整整一碗米饭,满脸都是满足的幸福。
吃饱喝足之后,陈氏被儿子杜二郎背着回了家。

次日凌晨,杜家来人报丧,说老太太刚刚在睡梦中走了,走得很安详、很平静。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免责声明
1. 本论坛所提供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本网站只提供平台服务,所有账号发表的言论与本网站无关。
2. 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事先获得该帖子作者和本人的同意。
3. 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但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本网站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