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137|回复: 0

毛主席3次参观故宫城墙,为何却不肯踏进故宫半步?背后有何隐情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3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只提供信息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毛主席对故宫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感情,解放战争年代,炮火连天,毛主席为了确保故宫等古迹的完好无损,曾多次下令要和平解放北平。
建国后,毛主席面对海内外各方人士赠送的众多礼品,他自立规矩:“所收的礼品一律缴公。”并率先作出表率,将礼品转赠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大家从以上就能看出毛主席还是非常喜欢故宫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954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毛主席曾3次参观故宫城墙,但却没有踏进故宫半步,这是为何呢?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呢?
毛主席
毛主席进入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激动,当天晚上都没能睡着觉。不久后组织决定将中央机关于3月23日正式搬往北平,可是当毛主席进入北平后,他却连续发了两次脾气。
3月25日早上6点,毛主席等人乘坐火车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在从火车站到颐和园的途中,毛主席发现了一个生气的现象。原来负责警戒的战士们全都背着枪,而枪上的刺刀则全部朝着后面的群众。
毛主席当即询问工作人员:“这是怎么回事?是谁负责警卫们的警戒问题?”工作人员一脸疑惑地说:“主席,警戒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毛主席有些生气地说:“如今北平解放了,老百姓们对解放军翘首以盼,可是我们却拿着刀枪,实在是有些不近人情!”
工作人员说:“主席,虽然北平已经解放了,但城内还有不少国民党残留下的特务,为了各位首长们的安全,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毛主席
毛主席听完解释后,愤怒的情绪瞬间平复了不少,不过还是说:“你们放心吧,他们绝对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凶的。以后做事不能只考虑我们,也要多考虑考虑群众的情绪。”
于是警卫部门连忙下达严令:凡是首长出行,警戒人员一律正面持枪,枪上不允许上刺刀。
那么第二件令毛主席生气的事情又是什么呢?这件事和故宫有着一丝关联。
从北平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毛主席办公的地点一直在香山,随着新中国筹建工作的开始,中央机关的驻地位置该选在哪里也成了重中之重。为此,相关部门曾多次召开研讨会,始终在两个方案中犹豫:
第一个方案是由建筑大师梁思成提出的,他建议中央行政区应该建在古城外的西部地区,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北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北平之前的模样,实现平衡发展;
第二个方案是由苏联人提出的,他们主张对北平进行改造,然后将中央行政区放在北平的中心地点。
这两个方案各有各的道理,但如果要按照梁思成的想法去执行的话,那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光是修建经费已经超过500万银元,更别说其他的费用了。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在中南海
当时我国还没有正式成立,经济也不是太发达,因此这一方案对我国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组织经过再三考虑,决定采用苏联方面的建议,对北平进行改造,将中南海作为中央机关的驻地。
当叶剑英请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进驻中南海,并提出将中南海当做长久的办公处和居所的建议时,毛主席的考虑变得复杂了起来。
毛主席当即对周恩来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剑英真固执!”毛主席将搬不搬入中南海和皇帝扯上关系,那是因为中南海之前被称为西苑,历来都是皇家禁苑。
当中共领袖、中共核心机关突然和皇宫禁苑产生联系的时候,毛主席的第一反应就是说“不”!
虽然毛主席也非常清楚住不住皇宫禁苑和走不走封建王朝的因循之路,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最起码也要拉开一点距离,不能让老百姓误会共产党。
周恩来是很理解叶剑英的,毕竟叶剑英这样做也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着想,于是他试着劝毛主席:“你还是听父母官的吧!”
毛主席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这是原则性的问题,没得商量!”周恩来耐心劝解:“剑英坚持你住进中南海也是原则,安全的原则。你现在住的地方连围墙都没有,警卫的压力是很大的!”
最后毛主席是否搬进中南海一事被摆到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桌面上,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毛主席和部分中央直属机关入住中南海。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万里河山,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当地的名胜古迹转一转。然而面对只有一墙之隔的故宫,毛主席却从未进去过,那么这是因为什么呢?是不喜欢还是另有隐情呢?这一切都要从毛主席和故宫的渊源说起。
毛主席和故宫的渊源

1918年8月15日,25岁的毛主席离开了家乡湖南,踏上了北上的征途。8月19日晚,毛主席和萧子升、李维汉等25人抵达北平,当天晚上毛主席住进了烂漫胡同35号的湘乡会馆,而其他人则住在湖南会馆和长沙、浏阳的会馆。
次日一大早,毛主席就起床看望恩师杨昌济,不久后他为了节省住宿费,便搬到了恩师杨昌济的家中,而他和妻子杨开慧的缘分也是从这里展开的。
毛主席青年时期
由于毛主席等人居住的地方太过分散,离城区比较远,交通也不便利,无法展开研究留法勤工俭学的事情,因此大家决定在北大附近租借3间小房子,方便沟通交流。
他们居住在地安门三眼井胡同吉安所东夹道7号,这里在北平景山东街的东侧,而它的南边则是富丽堂皇的故宫。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北京,于是杨昌济让女儿杨开慧陪他到处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北平各方面的情况。杨开慧陪毛主席走过鼓楼大街,向南穿过地安门大街,隔着环绕紫禁城的金水河看了看故宫。
1918年的时候,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了,但仍被允许居住在故宫。故宫直到1925年才被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公众开放,因此这时的毛主席并没有机会进故宫内部参观。
1919年12月,毛主席和湖南人民代表团千里迢迢再次来到北京,除了宣传进步思想,伸张正义外,还要讨伐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而此时毛主席则住在离故宫不远处的福佑寺。
毛主席办完事后便离开了北平,此后的30年内他再未进过北京。毛主席虽然此后再未进过北京,但他和故宫的渊源远不止此。
易培基
毛主席早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毛主席几位情深意笃的老师中,有一位名叫易培基的,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首任院长。
易培基于1913年到1922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是毛主席的国文老师,他十分喜欢毛主席的人品、才学。
五四运动期间,毛主席和第一师范学校进步师生一起进行公选校长的活动,他们都推荐易培基担任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
易培基上任后立刻实行教育改革,不仅聘用了一大批进步人士到学校教学,还破格聘用毛主席为该校附属小学的教员,最重要的是破格任命毛主席为附小的主事。
易培基还资助了以毛主席为首的湖南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新民学会的活动,因此毛主席对这位师长的感情是非常深的。直到毛主席毕业后,两人还有书信往来。
随后易培基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农矿部的部长、故宫博物院的院长等职务,他慢慢成为一位国民党的大官。尽管易培基和毛主席的党派并不相同,但毛主席从未因此漠视这位老师。
易培基
几年后,故宫博物院上演了一场国民党之间的闹剧,当时国民党官僚张继以及夫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竟然诬陷易培盗窃故宫文物,易培基也遭到了国民党最高法院的通缉。
毛主席时刻关注着老师的命运,虽然国民党官方和社会上存在各种说法,外界无法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但毛主席在1936年和美国记者朋友斯诺的谈话中,还是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深切怀念。
毛主席对我国古代文化有极深的造诣,对古代文化遗产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在革命胜利之前,毛主席对故宫就有了深厚的感情。
1948年12月18日,人民解放军正在围攻北平,当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民主人士张奚若带着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同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的梁思成绘制出北平文物地图,方便北平被攻占时用来保护文物。
在此之前毛主席就曾亲笔起草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报告:“沙河、清河等重要文化古迹区,要对在其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保护,尤其要注意和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们的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应该如何在作战期间减少损失。”
毛主席
在解放军进入北平之前,毛主席再次起草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在这封电报中也提到了故宫:
“此次攻城必须要做出十分精密的计划,避免破坏故宫、大学以及其他著名且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要和各纵队首长明确了解这一点!”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强调:
“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都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令每一部队的首长都完全清楚明白,哪些地方是可以攻击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攻击的,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如果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就绘制一个图,将这件事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这样一道命令,才进一步保证了价值连城的紫禁城免受战争之火。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25日,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定都于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故宫
毛主席3次登上故宫城墙,为何却不踏入故宫内部?

北平解放前夕,由于溃军骚扰,因此故宫不得不关闭宫门。军管会文物部接管了故宫之后,当即决定重新开放。2月12日故宫开始接待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进行参观,到3月4日,故宫共接待20多万人,
4月19日,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前往故宫,参观了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朱德也是参观故宫的第一位革命领袖。如今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一张当年朱德参观故宫的照片,照片上的朱德身穿军装,豪气英发,健步行进在太和门前、金水桥畔。
最常到故宫博物院的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来到故宫一是进行参观,二是检查工作。
1950年4月30日下午,周恩来参观故宫西路养心殿以及西六宫陈列;
1950年8月17日,周恩来到故宫太和殿参加“中国艺术品展览会”;
1951年3月4日下午,周恩来参观故宫内东路等宫殿;
1951年3月27日下午,周恩来参观故宫中路三大段和御花园等地。
不到一年的时间,周恩来参观故宫四次,从中足以看出故宫的重要。
周恩来参观齐白石的画
1951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有关方面,不惜用重金将溥仪时期流落在外、后被抵押在香港外国银行中的晋·王献之的《仲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以及唐朝的《五牛图》给赎回,并交到故宫博物院收藏。
在国家外汇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为了抢救外流的国宝,此举有十分深远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收到过来自海内外许多书画家、收藏家等馈赠的诗书画印之类的文玩,然而毛主席并没有将这些珍玩国宝视为己有,而是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到的礼品,一律缴公。”
1950年毛主席亲自给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写去一封信,并将友人赠送给自己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给国家。毛主席在信中强调:
“据说这一手迹是十分稀有的,如今送到郑兄手中,还请好好保存。”
当毛主席得知这一手迹被转交到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毛主席深感欣慰。不过毛主席细心吩咐工作人员不要过多宣传,更不要将自己捐献的事情过分张扬。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批复道:“此物似乎只能收藏,不必陈列出来展览。”
毛主席参观画作
之后毛主席又多次将中外友人所赠送的私人礼品一一上缴给国家,据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回忆:“1952年12月,毛主席还将友人赠送给他的钱东壁所写的《兰亭十三跋》转送给故宫。”
大家从上文中不难看出领导人们对故宫的看重,就连毛主席对故宫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那么毛主席在1954年为何三次参观故宫城墙而不进入故宫内部呢?
1954年4月18日下午,毛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不声不响地来到故宫。当时毛主席身穿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脚上则穿有千层底的布鞋,除此之外毛主席的手上还拿有一根小竹竿,就这样登上了神武门城楼。
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紧紧地跟在毛主席的身后,此外再也没有其他人陪同。
这天故宫是照常开放的,毛主席为了不打扰游客游玩,便从神武门东坡道登上城口,顺着城墙向东、向南,直到走到东华门。毛主席看着一路走来的风景十分高兴,紫禁城雄伟壮丽,玻璃瓦金光闪烁,红色的宫墙也是光彩四溢的,景色无比壮观。
毛主席在故宫城墙上
在东华门城台,毛主席坐在一张小马扎上休息,和大家分吃一个橘子,和韩炳文亲切交谈,并询问故宫的内部结构。韩炳文曾在中南海警卫局工作过,因此毛主席和罗瑞卿和他都是相识的。
那个时候保卫科分工负责保卫和消防工作,每天晚上都需要派人登上城楼,沿着城墙巡逻。不过当时故宫还没有红外线显示仪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因此故宫的安全都需要消防警卫人员用那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注视。
毛主席还询问韩炳文故宫各部门的分工和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他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不久后毛主席又走向午门,参观了设立在午门城楼上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3个多小时,直到黄昏才和罗瑞卿等人离开。
时隔一天,也就是4月20日下午,毛主席再次来到故宫。这次和上次一样,都是从午门进去的,然后登上午门城楼继续参观展览,毛主席对一旁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就是历史!”
这次毛主席对出土文物展览看得比较仔细,对当时的考古新发现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当时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工作进展情况比较好,考古工作者从周口店的灰烬堆积层中也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牙齿、石器等东西。毛主席在午门城楼上认真观看展览,直到两个小时后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毛主席参观出土文物
4月21日下午,毛主席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他走的是神武门,然后向西走,在西北角楼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毛主席满脸笑容,看上去十分高兴。
在此处眺望北方,可以看到景山和北海白塔;向西眺望,则是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中南海。毛主席当年第一次来北京时居住的福佑寺,以及风神庙、雨神庙等名胜古迹也尽收眼底。
紫禁城内外分光无限,直到晚上7点左右,毛主席才走下城楼,和大家挥手告别。
令人意外的是毛主席这三次路线相加,刚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1949年之后毛主席到故宫仅有的三次记载,而这三次他都只登城墙而不入宫内,在城墙上慢步徐行,毛主席为何要这样做呢?
毛主席虽然没有对其进行解释,但大家却可以从毛主席的一言一行中找到答案。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致力于革命事业,而他当初参加革命的起点就是为了推翻封建帝制,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毛主席是新中国的创造者,而故宫却凝聚着封建时代的缩影,毛主席想要做的是人民的领袖,而不是封建帝制的延续者。
毛主席
在新中国的全新面貌下,象征着封建权力的故宫自然和毛主席所坚持的人人平等的思想所违和,因此毛主席才会以另一种眼光看待故宫。
毛主席认为中华人民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付出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才争取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如果国家最高机关以及领导人仍在故宫生活或者办公的话,那和之前的封建帝制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不少百姓看来,故宫高高的城墙和冰冷的大门都充满了权力的森严,不管是谁住在这里,都有可能脱离群众,这又和新中国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们国家的权力应该属于人民,而并非是住在故宫里的人,毛主席作为一名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他始终以一种审慎的态度看待故宫。
如果有参观过故宫的小伙伴们就会知道,故宫到处都充满着“富丽堂皇”,而太和殿更是被称为“金銮殿”,这些都和坚持朴素作风的毛主席格格不入。
而毛主席之所以不想踏入故宫,就是因为不想和群众脱离,他想时时刻刻和群众站在一起。
不过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人曾说过另一个原因。

1954年1月到4月期间,我国连续发生了几场特大火灾,在这些火灾中,不少文物单位也遭到损失。当时刚好有个苏联消防的代表团访华,公安部官员在陪同他们考察的时候参观了故宫博物院。
苏联客人在介绍自己消防工作经验的时候,也向我方提出一些改善消防工作的意见,其中也包括加强故宫消防工作和保护文物的建议。
不久后罗瑞卿将这些情况一一汇报给毛主席,出于对故宫消防安全的关心,毛主席便决定亲自来到紫禁城,沿着消防警卫队员巡逻的路线,在城墙上绕行一周。
那么大家觉得毛主席在1954年三次来到故宫城墙,却不踏进故宫内部是因为什么呢?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免责声明
1. 本论坛所提供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本网站只提供平台服务,所有账号发表的言论与本网站无关。
2. 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事先获得该帖子作者和本人的同意。
3. 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但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本网站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