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54|回复: 0

花地|最高龄中文作家王鼎钧散文新作:“为而不有”与“庄子的鱼”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3-24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只提供信息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花地|最高龄中文作家王鼎钧散文新作:“为而不有”与“庄子的鱼”
文/王鼎钧[美国]
一 、 为而不有
在纽约数中华文艺,论人口以作家最多,画家次之,书法家又次之,说到篆刻,那真是以稀为贵了。
忻小渔先生出现,大家竞相传告。他是安徽来的篆刻家,也是一位书法家,本名忻可权,“小渔”是他的笔名。
为什么要叫小渔呢,他说艺术浩瀚如海,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夫罢了!言外之意是自己成就有限,我一听这话有意思,从此有了交往。
那时华人社区习字学画的风气渐盛,几位书画大家都有很多学生。这些人学习的热情高,舍得花大钱买好纸好笔,请名家装裱,惟有印章粗俗,而且只有一方两方。
我劝他们去找忻先生,我说印章可以显示你的水平、交游、品味,必须讲究。我说书画家照例要有很多印章,朱文白文,正名别号,长形圆形,大件小件,跟你的字画配合使用。
我说找名家刻印不容易,名家架子大,他忙不过来的时候由弟子替他刻,花了大钱也许买来的是冒牌货。忻小渔来到纽约算是龙卧浅滩,跟他打交道咱们占便宜。
我从台湾带出来两方石料,外观像寿山石,其实是泰国产品,台湾的篆刻家名之为“泰来石”,否极泰来,很吉利。那时海峡两岸往来断绝,寿山石难得一见,泰来石几乎取而代之,我请小渔先生以此石治印。
我是山东兰陵人,战国时荀卿曾为兰陵令,兰陵人以此自豪,我家从前有一方旧印,文曰“荀卿治下”,小篆朱文,我要求他复制。
兰陵产酒,兰陵人另一件向人夸耀的事,李白写过“兰陵美酒郁金香”。这首七绝选入《千家诗》,宋代以后列为小学基本教科书,因此兰陵酒名气很大。
我祖父开过酒厂,他的产品在上海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得了大奖,他的招牌字号叫“德源涌”。我的另一方石料长形圆角,略呈弯曲,如衣带下垂,我对小渔说,如果在这方石头上刻出“德源长涌”四个字,用你拿手的邓石如,线条如波纹流动,岂不甚妙?
小渔说,你指定字体款式,称为“点品”,真正的篆刻家是不接受的,不过我可以为你破例。他说兰陵是你的第一故乡,台湾是你的第二故乡,你把从第一故乡带来的记忆,刻在从第二故乡带来的石头上,两个故乡合而为一了,这样的事我愿意做。
说得好!有他这几句话,我这两方印章就金不换了。
我曾问他一共刻过多少印章,他说大概有一万吧?他这一万件作品散布在中国,散布在美国,散布在中华文化的世界里,这是一万个美,一万个爱。
小渔先生给我刻的印章,有一方刻的就是“信望爱”,他有爱心,他爱艺术,爱一切艺术人口。
他是安徽人,安徽有一座山,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这两句话可以知道黄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在黄山下面住过六年,形成他篆刻的风格,他本来住在皇后区,后来搬到史泰登岛,我有风湿性关节炎,往来许多不便,见面就稀少了。
有一天在街头相遇,他行色匆匆,只能站在街头交谈,他说眼睛出了大毛病,今后与篆刻绝缘了!我大吃一惊,我说张大千先生晚年眼睛不好,他用泼墨的技法泼彩,大气磅礴,创造新天新地。王壮为先生后来眼睛也不好,他用粗线条大印,俨然周鼎汉瓦。不管怎样,您的艺术创作不要停下来。
又过了好多年,古琴演奏家袁中平打电话来说,忻小渔先生去世了!我连忙写了一副挽联,随他到史泰登岛参加告别式,葬仪由牧师主持,这才知道他有了宗教信仰。
袁中平在灵前弹奏阳关三叠,伴以低吟。我致词说,忻先生是艺术家,艺术家他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分散给人家,为而不有,他觉得很快乐,施比受更为有福,这也是宗教家的精神。
二、庄子的鱼
中国人刻图章,通常使用两种材料,木材和石材。
吾乡那位老进士,他就把自己治印的房间叫“木石居”。读《孟子》,知道“木石居”本来的意思是与木石同居,隐于山林之间,大清科举出身的读书人隐然有不甘民国统治的意思。
老进士所用的“木”包括桃核,书童把桃核磨成平面,他在上面刻“无一长处”。古人说人有一长必有一短,无一长处也就没有短处,老进士句句是典。
桃核木质细密,不崩裂也不变形,面积很小,正好显出治印者的功力。老进士目力腕力已非少壮,仍能在上面刻出“眼晕瞳花”。但是桃核磨出来的平面上可能有小坑小洞又怎么办呢,他可以选用正好需要小坑小洞的字形,“木石居”三个字,不是正需要两个口吗!
中国的钟鼎甲骨一直到小篆,一个字演变出许多形状,一个“寿”字有一百种写法,篆刻家对所有的字形了然于胸,可以利用印面的地形布置印文。何况治印的人还有权力创造字形,例如“松”这个字他可以把“公”放在上面,把“木”放在下面,反而更像一棵树。
六十年后,我在域外认识画家丘丙良先生,他也以治印闻名。有一次我到他的画室参观,看到他家藏的印章,他喜欢齐白石,齐老先生的作品装满了一个小小的檀木箱子。
引我惊喜的不是白石老人,是他用桃核刻成的几方闲章,再也想不到半个世纪之后、半个地球之外能够见此“旧物”,想不到逞才使气的丘丙良,为了艺术,也能借桃核磨练性情。我紧紧握住,不禁泫然。
他看见我的表情,慨然说:“我给你刻一个。”
这一诺真是重于千金。
丘丙良,广东台山人,擅长写意风景,大家最称赞他的游鱼,认为他画中有庄子的鱼,别人画中只有姜太公的鱼。花卉运彩飘逸明亮,个人风格强烈。
夏天见他穿乳白色杭绸小褂,一把折扇在胸前打开,他这个形象很中国,中国的服装,中国的道具,中国的名士。
他移民40年始终保有中国国籍,依规定,他可以用中文参加入籍的考试,但他说他觉得做一个中国人舒服。而且他说“只有做中国人,才可以画好中国画”,警句也,我听了大吃一惊,这句话值得有学问的人写一本书。
丘先生初到纽约时也经过一番打拼,画了许多小画送到画廊和购物中心寄卖。所谓小画,通常指一英尺见方,丘氏供应的这种小画还要小一些,美国家庭喜欢挂在楼梯的扶手的上方,一买就是十幅八幅。
他卖这些画使用化名,后来他成名了,不需要做这门生意了,他家地下室还存放了一批,这一放就是三十年。有一天他大扫除大清理,把这些过期的小画交给他的一个学生,任由他的学生廉价售出,把收入全部捐给慈善团体。
大家一听,对人对己这都是好事,纷纷出手,我也买了两幅,丘氏立刻画了两条鲜鱼送我,表示谢我捧场。这个举动也很中国。
丘丙良终于叶落归根,回到中国定居终老。纽约文友在餐馆相聚,常常想起“吃在广东”,丘先生也是一位美食家,广东人爱吃狗肉,丘氏对屠、烹皆有所长。
有一次,“医生画家”杨思胜约叙,画家张建国兄在座。他谈到丘丙良趣事一则,可记。
丘氏有一友人,家中母狗生出许多小狗,以多为患,请丘办一桌狗肉大宴,丘欣然从之。狗主人约定日期,设宴于楼下,缚幼犬于楼上。主人把屠刀磨好,开水烧好,佐料准备好,请丘动手。丘提刀登楼,宾主皆在楼下屏息等待,半晌不闻动静。
众人登楼察看,见丘提刀垂头而立,刀上并无血迹,众幼犬目光炯炯而视。众问所以,丘叹曰:“老了,手软,没法下手。”
这条掌故也很中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免责声明
1. 本论坛所提供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本网站只提供平台服务,所有账号发表的言论与本网站无关。
2. 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事先获得该帖子作者和本人的同意。
3. 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但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本网站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